GYIG OpenIR  > 研究生
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温室气体通量与碳交换研究
程建中
学位类型博士
201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Ghg 通量 Nee
摘要

近年来,随着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将对土壤养分的输入、输出、周转等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覆被的变化将极大地影响土壤碳、氮库容的大小,同时也改变着地-气间温室气体交换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本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森林、次生林、烧荒地、玉米地)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表现为大气CO2和N2O的源,CH4的汇。土壤CO2的平均释放通量为:35.5±91.4–134.1±78.8 mgC·m-2·h-1,释放顺序为:森林>次生林>玉米地>烧荒地;N2O的平均释放通量为:16.0±13.0–21.8±8.5 ugN·m-2·h-1,释放顺序为:玉米地>次生林>烧荒地>森林;CH4的平均吸收量为:51.5±74.7–93.0±32.5 ugC·m-2·h-1,吸收大小顺序与CO2释放顺序一致。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释放量最高,秋季逐渐降低,冬季最低且相对平稳,春季又逐渐上升。对于N2O,08年的7月-9月,土壤N2O的排放量较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低,9月出现了一个释放低谷。从11月到翌年1月,土壤N2O排放最低,且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范围内波动。2月到5月,释放量最大,且波动幅度较剧烈。就CH4来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4源、汇及峰值出现的时间均不相同。 3. 凋落物和剖面气体浓度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森林土壤无论在有无凋落物覆盖下温室气体释放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同时凋落物也并没显著地影响温室气体的释放,但凋落物覆盖却降低土壤CH4的吸收(23%)和N2O释放(4%),增加了土壤CO2的释放(21%)。此外,表土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二者间相关性并不完全显著,说明表土温室气体的释放除与剖面浓度相关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状况、根系分布、气体的迁移过程等因素有关。 4. 除草地生态系统外,贵州其它生态系统均表现碳汇,中龄林马尾松生态系统、灌木次生林生态系统、玉米生态系统碳汇大小分别为:2.681、0.430、1.031tC·ha-1·yr-1。从碳汇总量来看,贵州中龄林马尾松生态系统仍具有较大碳汇功能,总量高达1.386×106 tC·yr-1。然而,草地生态系统NEE为:3.023 tC·ha-1·yr-1,表现为大气碳源,总量高达6.802×106 tC·yr-1。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7963
专题研究生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建中. 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温室气体通量与碳交换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程建中]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程建中]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程建中]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