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张辉; 李国胜
2024
发表期刊岩石学报
卷号40期号:9页码:2769-2785
摘要

可可托海3号脉形成于晚三叠世(~220Ma),侵入于3号脉的白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同时代的阿拉尔花岗岩不是稀有金属花岗岩。因此,3号脉不可能是花岗岩分异的产物,而是变质深熔成因。可可托海3号脉具有低的锆石εHf(t)(+1.25~+2.39)、δ18O (7.57‰~8.85‰)等特征,指示物源为新生地壳与古老地壳的混合物。可可托海3号脉经历了岩浆(Ⅰ-Ⅳ带)、岩浆-热液过渡(Ⅴ-Ⅷ带)和热液(Ⅸ带)阶段,伟晶岩经历了70%的分离结晶后进入晶体、熔体、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高分异伟晶岩以显著内部结构分带为特征,而结构单元也是伟晶岩的组成部分,与岩浆过冷条件下不平衡结晶或热液蚀变有关。Be矿化主要在3号脉岩钟体部分中的Ⅰ、Ⅱ、Ⅳ带,Li矿化主要产于Ⅴ、Ⅵ、Ⅷ带,指示3号脉铍、锂矿体分别形成于岩浆阶段和岩浆-热液过渡阶段。3号脉Ⅱ带中板状绿柱石与骸晶磷灰石、石榴子石和少量白云母共生,磷灰石结晶前后熔体体系的ASI显著变化,是导致3号脉Ⅱ带中大量绿柱石饱和结晶的成矿机制;从早期到晚期结构带,碱性长石和云母类矿物中K/Rb比值随Li、Rb、Cs含量增大而减小以及锆石中Zr/Hf比值随Hf含量增大而降低的分异趋势,指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是伟晶岩型锂矿床中Li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源区特征 岩石成因 成矿时代 成矿机制 可可托海 3号脉
DOI10.18654/1000-0569/2024.09.1
收录类别SCI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457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辉,李国胜. 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J]. 岩石学报,2024,40(9):2769-2785.
APA 张辉,&李国胜.(2024).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岩石学报,40(9),2769-2785.
MLA 张辉,et al."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岩石学报 40.9(2024):2769-2785.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1744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辉]的文章
[李国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辉]的文章
[李国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辉]的文章
[李国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